推荐课程
期刊阅读
相关文章
摭谈高考古文今译的标准与技巧
高考语文难点攻破:文言文复习
文言文的三种异读字
文言文的常见修辞
文言文翻译题的题型变化和解答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大拼盘
高考语文:剖析文言文命题趋势
认识观念、学习方法和应考策略
结合传记格式突破高考文言文
提高解答准确率 文言文阅读解题
 
 
关注高考 语文教案 教学文摘 写作专题 常用谚语 名言格言
 
 
 
您现在的位置: 爱学网 >> 语文频道 >> 现代文阅读 >> 文章正文
利用题干信息感知答题指向的诀窍 【字体:
利用题干信息感知答题指向的诀窍

更多精彩内容    尽在爱学网


作者:佚名

 在阅读训练中,我们不但要捕捉文中信息,还应该在审读题干时,从中获得一些有效的答题指向性信息,并且利用这些信息把现代文阅读简答题答得更加规范、准确。那么如何从题干中获得有效的答题指向性信息,这里向考生介绍四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一、当题干出现“联系全文”“从全文看”“通观全文”等类词语,并且要求考生回答某一问题时,答案往往是中心论点或主题,或者至少包含中心论点或主题的成分。
 这是因为从阅读心理过程和阅读要求而言,“联系全文”“从全文看”“通观全文”等等提示词语告诉答题者,其答案必然是全文的宏观文意显现,一般指的是中心论点或主题。中心论点自然是指议论类文章而言,主题自然是指记叙、抒情类文章而言。就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主流命题材料——散文而言,其主题可以理解为作品所要表现的主要的感情趋向、人生感悟、生活态度、社会认知、文化理念等等。而近几年来“联系全文”“从全文看”“通观全文”等等词语已是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干表述的高频用语。因此,在训练和考试时,考生只要看到题干上有这类词语的提示,便可以迅速确立答题方向。
 例如2004年重庆卷第20题:本文在描述十二月党人的年轻妻子义无反顾地选择追随丈夫,承受悲惨和苦难后,写道“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 此题既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更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是一个比喻句,用“山峦”比喻她们形象的高大;“一夜之间”说明她们变化之快,变化之大。而结合标题和全文思考之后,就很容易体会出这个比喻句所表达的内容是主题。而全文的主题则是赞美那些女子高尚的精神。
 该题答案是:①照应题目②赞叹这些年轻的妻子突遭厄运时,意志像山峦一样坚忍,像山峦一样博大。③歌颂她们甘愿为自由而受难的精神,表达作者对她们的赞扬和仰慕之情。
 二、考生要善于从题干中确认答题目标,并且从中提取答题目标的关键词,沿着关键词的指向去构思答案内容。
 例如2004年全国卷Ⅱ第20题: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的心情。
 解答这道题要扣住题干中目标关键词“复杂”两字,分析时要抓住作者心情的复杂之处、矛盾之处,因此把握住题干目标关键词“复杂”两字后,就可以答出正确的答案。
 该题答案是:作者对老家的心情是复杂的,矛盾的。作者思念家乡,尊重故乡,却不想再回去。一是因为家里已没有亲人;二是因为所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的都不认识;三是因为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因此,作者只得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这种内心世界的矛盾。
 三、当题干要求考生对某一个含蓄句作简答时,答案应当包含两个内容,即先答出它的表层意义,再答出它的深层涵义。高考命题趋势表明,现代文阅读考题设计中,往往设置一个含蓄句简答题。这种含蓄句在表达句子表面意义的同时,往往还要表达一个内在的更加深刻的意义。考生往往要两者兼顾,其答案才能更加准确和完善。
 例如2004年广东卷第19题:依据最后一段文字,如何理解“天坛、太庙,依傍的是祖荫”这句话?
 本题考查的是对该句深层含义的理解能力。原文写道:“人们说风格是人,也可说风格是树,像树一样逐渐成长。树的年轮是一年一年添增的,而风格的形成还往往不一定与岁月成正比,未必越老越有风格,但却绝对需要长年累月的耕作。众目睽睽,空头美术家满天飞舞,君不见在花篮簇拥的展厅中,有最长、最大、最小及用脚、舌、发制作的符咒。作者往往是三年、二年、一年成才的俊彦或美女。雨后多春笋,更多杂草,哪里去寻夏木荫浓处?天坛、太庙,依傍的是祖荫。”结合以上内容,对结尾这个含蓄句应当从具体和抽象两方面进行回答,即先答出“天坛、太庙,依傍的是祖荫”这句话的表层意义,再答出它的内涵意义。
 该题答案是:第一层意思是,天坛和太庙所依傍的树荫来自祖宗留下来的大树,而非短时间所栽植的小树;第二层意思是喻意,说明艺术风格的形成需要长年累月的耕作,并非俊彦美女(或空头美术家)的急就而成。
 四、如果题干要求对文章中的某一内容进行概括,考生应当意识到,无论是自我总结答案,还是从原文中选择摘录答案,答案一定会是若干点或若干条,而且这若干点或若干条答案往往是宏观性、概括性、总结性的内容,(就是非一时、一地、一事、一物的内容)答题时最好分列出若干序数条目以显现答案。
 例如2003年全国卷第20题: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
 该题答案是:①不少人富有浪漫气息,为追求理想开创事业去闯世界。②多数人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维持最低的生活被打发出家门。
 又例如2004年江苏卷第19题: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 该题答案是: ①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②杜甫的苦寒人生③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矛盾冲突)。
 总之,巧妙利用题干中的语言信息,明确答案方向,感知命题者所要求的答案内容,是很实用的解答现代文阅读简答题的有效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再加之一定题量的训练,广大考生就能明显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
更多精彩内容    尽在爱学网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