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备考诗歌鉴赏(5) |
【字体:小 大】 |
备考诗歌鉴赏(5) |
|
|
更多精彩内容 尽在爱学网
(五)把握诗歌的意境 意境是诗歌所描绘的生活情景(或自然景色)与诗人真挚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包括情和景(或物、事)两种因素,情景交融构成意境,而不同的意境又往往表现为不同的基调、氛围。准确体悟诗歌意境,有助于做好诗歌鉴赏表述题。至于意境的分析,我们要注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往往完成 了一首诗歌的意境分析。 例1:简析下列这首诗意境: 溪涨清风拂面, 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 一声笛起山前。 析:首句“溪涨”暗示此诗所写为夏夜情景,着一“拂”字写风之轻柔,给人以闲适恬静之感; 次句写月落而繁星满天,描绘出晴朗的夏夜氛围,给人以舒适之感;第三句写船“横”,最具诗情画意,状幽静、闲适,末句以“一声笛起”来得娴静,写出夏夜的清幽自然。全诗则描绘出一个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美好意境。 【例2】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 张司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析 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愁情,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试从时间、空间角度切入,进行赏析。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 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析 根据题干要求,可先找出诗中表时间和空间(地点)的词语。表时间的词语有:“月”、“半轮”、“秋”、“夜”;表空间的词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再结合全诗进行鉴赏。 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从清溪经过平羌、三峡,前往渝州的江行体验和思乡之情。这种体验和情感统一了广阔的时空。首句写青山吐月。交待特定场合——峨眉山,特定时间——秋天 夜晚。次句写月映清江。明写空间变换:峨眉山——平羌江;暗写秋夜行舟。三、四句写连夜从清溪向渝州向三峡进发。继续明写空间推移,暗写时间变化。全诗二十八字处写到地名,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在一起,诗境渐次展开,处处给读者以启发、联想。 【能力测试】 21、阅读下面的诗,做后边的题目。 早 梅 齐 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这是一首________诗,首联用_______手法,突出了梅花_________的性格。 (2)第三联对仗___________,从“风”和“禽”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描写梅花的风韵和素艳的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第二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读下面诗,完成(1)~(2)题。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诗中表现了怎样的山村风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选材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 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湖上早秋偶兴 汪莘 坐卧芙蓉花上头,青香长绕饮中浮。 金凤玉露玻璃月,并作诗人富贵秋。 (1)首句,诗人为什么说坐卧花上,不说坐卧湖上?你的理解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璟《浣溪沙》有“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句,同是写荷花(芙蓉、菡萏都指荷花),李诗与汪诗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边的题目。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该诗一、二两句与三、四句在描写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并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句与四句景物特点是否相同?诗人为什么这样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诗是诗人奔流离之后,定居草堂所作,从诗人所创之意象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阅读下面的词,回答后面的题目。 木 兰 花 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 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待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觳皱波纹:像皱纱那样细的水波纹。 (1)上片首句写“风光少”,是以哪几种物像来表现的?从中透露词人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杏枝头春意闹”句的“闹”字,历来被人们推崇,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的上片写尽春光,下片直抒感慨,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鉴赏参考答案】 21. (1)①抒情 对比(或“反衬”) 不畏严寒(或“孤根独暖”)②工整 正面 姿色(2)“一”字用得最好。梅花开于百花之前,已 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这就更显出此梅的不同寻常。 22.(1)细雨蒙蒙,几声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陋,相唤浴蚕的婆媳,闲在中庭的栀子花,无不透出山村的幽深静谧,山民的敦厚朴实、勤劳和睦、善良多情。 (2)妇姑相唤浴蚕,令人想象到父子相唤野耕;平时妇女喜采撷的栀子花此时却闲在中庭,一个“闲”字令人想到农家二月无闲人。选材典型精当而又诗意浓郁。 23.(1)写出了荷花之盛,且暗点题中“湖上”二字。 (2)李诗写秋末花残叶败之景,萧条凄凉,渲染一腔愁情。汪诗写早秋花香叶盛,生机盎然;表现诗人的闲情逸致。 24.(1)一、二两句以大处着墨,粗笔勾画;三、四两句则是采用工笔细描的方法。一、二两句先用粗笔勾画出阔远明丽的灿烂初春景象,然后配以三、四两句工笔细描的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发,极富美感的初春景物图,收到了极佳的艺术效果。(2)三句与四句景物特点不同。第三句勾画的飞燕衔泥的动态美景与第四句 勾画的鸳鸯悠然自适地静睡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3)抒发了诗人心境安适而欢悦的情怀。 25.(1)水波 绿杨 红杏 陶醉于美好春光的愉悦心情。(2)“闹”字生动地写出了春天的浓烈气氛和春天那一 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的美妙境界。(3)抒发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热爱和追求欢乐生活的热切愿望。
更多精彩内容 尽在爱学网
|
|
上一篇文章: 备考诗歌鉴赏(4) 下一篇文章: 诗歌鉴赏的设题类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