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备考诗歌鉴赏(3) |
【字体:小 大】 |
备考诗歌鉴赏(3) |
|
|
更多精彩内容 尽在爱学网
(二)鉴赏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家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灵活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主要考查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 (1)抒情手段 (2)表现手法 这是一个庞大的阅读知识系统,它包括诗歌的整体写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具体运用情况,也包括修辞手法的判定及其效果分析以及联想、想象、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的识别等内容。这是对古诗写作艺术技巧的赏析,也是必考的能力点。 (1)整体结构的把握 诗歌整体结构的把握既涉及诗歌写作的构思,又涉及诗歌即景抒情、由事转议等常见的结构方法。阅读时我们不仅要注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写法,还要注意诗歌意义单元的划分。结构上的总结与前后照应等内容。比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一二句写美景,三四句写乡愁,由景入情,结构分明。又如于谦的《石灰吟》就明显属于托物言志的写法。这便是我们要重视的整体结构把握法。 (2)表现手法的鉴赏 这里首先要求我们能准确判断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1994年《菊花》诗鉴赏中所谓“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就属此类。其次要特别注意的是对表达方式的类别的识别与分析。如1995年题选项将《如梦令》委婉含蓄的抒情判定为“直抒胸臆”。2001年《赋得暮雨送李胄》则将直接抒情说成“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这都是对诗歌抒情方式的考查。 关于这方面问题的解答,我们首先应澄清基本概念,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各自的定义和特点;其次要特别重视抒情的直接与间接、描写中的正面与侧面、动与静和点与面等技巧的处理,品味其妙处。 [例1]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本诗前两句与后两句均为写景,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点? 答: 精析 解答此题,若注意到写景方法中的动静、点面问题。 答案 前两句着重整体描画,写静景;后两句着重个体(雨、鱼),写动态。 (3)修辞手法的分析 诗歌中常用的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等修辞手法,我们不仅要能准确地识别判断,而且要能分析其效果。如1997年题《望洞庭》、《题君山》的比较鉴赏中就涉及了比喻修辞格的判定与效果分析问题。 这一考查点首先要求我们能熟悉常见的修辞手法作出准确的识别判断;其次要求我们能结合修辞运用的具体情况来分析其效果。比如比喻,我们不仅要熟悉比喻的定义、类型,而且要能分析比喻的本体、喻体和相似点,要能分析运用比喻所带来的更为形象生动的修辞效果。 如分析上文例1中前两句诗中修辞手法所起的作用时,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发现“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这里两处运用了比喻。前句以眉喻月,写出了月亮的清丽形态;后句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水的清澈明静。 此外,联想、想象和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既是诗歌写作常用的,还是鉴赏诗歌必需的知识,在平时阅读鉴赏训练中要多加体会。 【能力测试】 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边的(1)、(2)两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首句除交代了诗作的时间地点之外,还交代了什么?为什么欲寄家书? 答: (2)这里一首寄情于事的小诗,诗人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的? 答: 7、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边1—4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首句用两个“笼”字,把“烟”“水”“月”“沙”四者溶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种怎样的情景氛围? 答: (2)一、二句好像可以倒过来先写“夜泊秦淮”,再写“烟笼寒水月笼沙”,哪种写法好?为什么? 答: (3)第二句在全诗中起着什么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答: (4)三、四两句用的是什么笔法?反映了怎样的现实?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 8、阅读欧阳修的《画眉鸟》一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试对这首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答: 10、阅读下面诗词,完成(1)—(3)题。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众鸟”二句写了什么样的境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 (2)诗的三、四句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 (3)从抒情方式上看,本诗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答: 【诗歌鉴赏参考答案】 6.(1)还交代了欲寄家书的原因。诗人作客他乡,见秋风萧杀之景,勾起了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故欲寄家书。 (2) 通过寄家书时的心理活动描写和行动细节描写来表达的。 7、(1)创造出了一种极其迷蒙、淡雅、柔和、冷寂的情景氛围。(2)原序 写法好。 ①按原序写,先创造出一个很具特色的情景氛围,能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②这样写很符合人们欣赏作品的习惯:“烟笼寒水月笼沙”犹如一幅精彩的画,“夜泊秦淮”犹如画角题字,人们往往先注目于精彩的画,然后看那题字。(3)第二句在全诗中起着承上启下、网络全篇的作用:“夜泊秦淮”四字,既紧扣了诗题,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和典型意义,“近酒家”三字,开启下文,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也由此在触动了诗人的情怀。(4)用的是曲笔。反映了官僚贵族沉湎于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荒淫误 国的现实。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8.诗人看到林间生动活泼的画眉鸟,脑海中浮现出高檐下画廊间被金丝笼锁着 的画眉鸟来。通过两种环境中鸟的不同遭遇的对比,诗人发出感叹,并借鸟喻人,表达了对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社会现象的抨击和对广开言路、广开才路的理想境界的憧憬。 10.(1)这两句诗描写了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失之后显得格外清静,一片白羽般的云彩飘去后感到特别幽静的境界,以烘托诗人心灵的孤独与寂寞。这里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反衬手法,更现其幽静。 (2)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敬亭山与诗人相对而视,脉脉含情,情意无限。 (3)融情于景。全诗没有抒情的句子,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完全融入对敬亭山的描写之中。
更多精彩内容 尽在爱学网
|
|
上一篇文章: 备考诗歌鉴赏(2) 下一篇文章: 备考诗歌鉴赏(4)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