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课程
期刊阅读
相关文章
文言实词推断五法
怎样区别一般动词与动词的使动
高中课本(1-6册)文言知识整理完
文言文翻译的十二点要领
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
从语法角度看文言文固定句型
训诂学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作用
高考文言选段的特点及对策
盐城中学文言文常见虚词与兼词
语文文言文:课内课外齐进 精读
 
 
关注高考 语文教案 教学文摘 写作专题 常用谚语 名言格言
 
 
 
您现在的位置: 爱学网 >> 语文频道 >> 文言文阅读 >> 文章正文
也谈对“戏弄臣”的理解 【字体:
也谈对“戏弄臣”的理解

爱学网:使学习变得更轻松    2004;年6月1日的《语文报.高中版》登载了陈国泰老师的一篇文章《“戏弄臣”辨》,我看后颇受启发,也想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与各位老师商榷。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一句“大王见臣(于)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于)美人,以戏弄臣”,人教社的《教师教学用书》将“以戏弄臣”译为“以此来戏弄我”,陈老师认为应理解为“以此来戏弄我王亲近的大臣”,并阐述了三方面的原因。对其中前两条原因,我非常赞同。但对第三条原因我认为不够明确。历来的注家对此句有两种理解:一是现行教材的“以此来戏弄我”,二是原先老教材曾选用过的“拿它在亲近的大臣之间戏耍”。可惜的是第二种注解仅出现过一次,后来就没再采用过。对现在教材的注解我赞成陈老师的看法,古代的“戏弄”确实不能与现在的“戏弄”等同起来理解,古文中应该当两个单音词来理解,而现在它是一个双音词。但是陈老师把此句译为“戏弄我王亲近的大臣”,我认为不妥。 

   其一,戏应为“戏耍,游戏”之意,非“戏弄”之意。其二,“我王”指代不明。如指秦王,则不合情理,似与和氏璧无关,且此句为廉颇所言,称秦王为“我王”难以理解;若指赵王,则此句只能是说戏弄蔺相如了,这样译法和教材意思完全相同,只是更繁冗了。所以我认为不妥当。我认为应该理解为“戏(于)弄臣”,即“拿它(和氏璧)在亲近的大臣之间戏耍”,这样理解符合文言文的语法习惯(省略介词“于”),同时更能显示语言的简洁,体现出司马迁作为史家的语言功力。 

   此外,语文课本文言文中有许多像“戏弄”一类的古今异义词,课本没有加注,老师教学、学生自学时有较大困难,而一些参考书的注解又众说纷纭。建议教材编辑要对此类词语特别注出。还有一些较难区分的多音字(尤其是古音字)、多义字,课文也要注出为好。 

以上只是一点粗浅看法,如有不妥,请各位同仁指正。

[1]

爱学网:使学习变得更轻松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