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内容 尽在爱学网
金牌教练精讲 在各种类型的作文考试中,想要夺取高分,除了具备审题准确、立意新颖、结构合理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闪光”的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细胞,是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载体,是作者生命体验的直接流露,好的内容只有通过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才能表达出来。我们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大师的作品,都是通过他们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感受他们的深邃思想的。他们的语言,或冷峻峭拔,深沉激荡;或平和冲淡,朴实自然;或典雅瑰丽,绚丽多彩;或雄浑恢宏,大气磅礴;或俊逸潇洒,明快清朗;或清丽婉约,纤巧玲珑……均凸现出不同的生命色泽,读其文,又若读其人,他们的禀赋、气质、修养、思想、情感和美学理想,都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出来。 考场作文,语言和内容是阅卷老师最为看重的两个方面,也是体现考生写作潜能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在作文中,如果写景状物,绘形绘色;写人叙事,生动传神;议事言理,生动风趣,在语言上广采博学,遣词造句力求神韵,甚至广用修辞,文笔飞扬多姿,那么通篇就会文采洋溢,处处精彩,也就达到了文章的另一种境界与高度。语言“有文采”,可以弥补发展等级其他方面的不足。用语言的恣意挥洒来张扬考场作文个性化的境界,已是考场作文成功的最为公开的秘密。 语言好似文章的外衣,阅卷人对一篇作文的认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外衣”。如果说好的题材是作品的搏动的心脏的话,那么,优美的语言就该是美丽的面庞了。考生依托语言的载体,向阅卷老师展示写作才华,语言是否有亮点,是否有出彩之处,直接影响到印象分的判给。 技巧1:巧施粉黛,词句靓丽 选用生动形象的词语,为语句增光添彩,具体而言,就是选用有色彩、有动感、有声音的词语。考场作文最精妙的感觉就是诗情画意,这样的词汇在文字之外暗含着一种非常迷人的画面感,使读者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仿佛眼前倏然映现出了美丽的场景,不仅文字优美,回味悠长,而且富于想象,感觉真切动人。
(1)绘色。语言要有穿透力,要有视觉效果,即语言要形象生动。叙事写人,要避免使用抽象的字眼,尽量选用图画般鲜明的词句。例如。“她眼睛很美”,就很抽象,而如果添加上绘色等的形容词,写成“她的眼睛碧蓝,闪动着明亮的眸子,甜甜地望着我”就形象多了。 例如:山那边有幢湖蓝湖蓝的木楼。还有一方幽蓝幽蓝的枫牙岭。枫叶红了,红嘴玉在幽深深的枫树林里歌唱。 秋天的边上,黄昏的罚毛飘落在草丛中,一条悠长悠长的小路,镀满月光,爷爷和奶奶在乳白色的山雾中扛着锄头,姗姗而行。 密密的枫竹林里,红嘴玉轻轻地歌唱,紧靠竹林边的小山塘,蒸腾着一股蓝幽幽的雾……竹林那边,桂花正浓……(《爷爷奶奶的秋山情节》)
这段景物描写十分注意绘画美,考生巧妙地调配颜色,细腻地描绘秋景,文章意境优美,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写木楼作者用“湖蓝湖蓝”来形容,写“枫牙岭”用“幽蓝幽蓝”来描绘,虽然同是蓝色,但有深浅之别。枫叶是红的,红嘴玉的嘴是红的,“山雾”是乳白色的,“雾气”是蓝蓝的……这是明写事物的颜色。“枫竹林”“羽毛”“山塘”“小路”“草丛”“桂花”等,让读者调动生活经验去联想,这是暗写颜色。明暗交错,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好一幅五彩缤纷、生机盎然的秋景图,多么令人神往啊!
(2)绘态。静与动同是事物存在的两种基本方式,我们写文章要善于选用生动形象的词语准确地描写出事物的存在状态。
静态。例如: 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苹果,也是那么鲜艳,那么逗人爱。大金帅苹果则金光闪闪,呈现出一片黄橙橙的颜色。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红玛瑙般的果子。葡萄呢,就更加绚丽多彩,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莹透明,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似的,而那种叫红玫瑰的,则紫中带亮,圆润可爱,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峻青《秋色赋》)
动态。例如: 雨滴坠落下来。它们汇入山脚的溪流,雀跃着。它们顺着山势顺着山的引导,奔流着,就像父母牵着跌跌撞撞的孩子教他们走路。 溪流顺着山势的引导进入了河流,河流翻卷起小小的水花,一朵两朵……像是调皮的孩子在跟父母做着鬼脸,眨着眼睛。而山是沉稳的,山有山的威严,看着那河流上的水花,他们只是静静地微笑。他们要担负着树林、草儿和小鸟甚至人类的生命。所以他们沉重,他们不能陪着河流去玩耍。(峻青《秋色赋》)
动静相生。例如: 河流越来越宽大,望着沉重的大山,它想它应该为大山分担些沉重。所以它载起了航船。山望着河流笑了,笑得很舒坦,就像父母看见孩子把家里收拾得整齐后的那种微笑。 渐渐地河流来到了平原,它与大山渐行渐远。大山的影子早已模糊了,但河流的记忆里大山依旧清晰。此时的河流已经能负起很重的大轮船了。 大山在眺望,蜿蜒的河流不知伸向何方。“孩子,路上小心啊!”大山在心中默念着。(《水的成长》)
以动衬静。例如: 园子里静悄悄的,远处传来唧唧的虫声,在歌唱愉快的夜晚。从黄浦江边吹过来的微风,掠过树梢,吹拂过水面,平静的水池漾开涟漪,圆圆的月亮和圆圆的灯光仿佛在水中喝醉了酒,摇晃着。映在水池两边的树的倒影,也轻轻摆动。公园里各色各样的花朵,徐徐吐露着芬香,给微风一吹,四散开来。(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3)绘声。描绘人或事物的声音,可以传神地写出事物的特点,人物的个性。 拟声词可从声音方面抓住读者。俄罗斯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辅导学员写作时,让学员用一个句子写吝啬绅士给乞丐一个小钱的情景。 学员写的句子是: 他把一个钱投到乞丐的手里。
下面是经陀斯妥耶夫斯基修改的语句: 他把一个小钱向乞丐投下,叮叮当当地滚到乞丐脚边。 这个句子动态声响兼备,让人想象得到绅士鄙视乞丐的神态和乞丐的可怜。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更多精彩内容 尽在爱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