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课程
期刊文摘
推荐文章
 
 
  游泳 瑜伽 滑冰 滑雪 篮球 网球  
 
 
  您现在的位置: 爱学网 >> 体育频道 >> 游泳 >> 规则与知识 >> 文章正文
蛙泳 【字体:
蛙泳

更多精彩内容    尽在爱学网

 

    蛙泳历史悠久。欧洲中世纪之后,蛙泳最先成为游泳竞赛项目,其它泳式都是源于蛙泳。竞赛规则一度允许运动员蛙泳比赛时采用潜泳技术,但这孕育着危险,因为不少运动员试图潜游得更远些而休克。五十年代后期为保证运动员的安全,规则做了改动,要求比赛的大部分游程在水面完成。目前允许运动员出发和每次转身后,臂、腿在水下只能各做一次潜泳动作。潜泳出水后,在臂、腿的每一个动作周期内,身体的一部分,这一般指头部必须露出水面。

    蛙泳选手臂部做半圆形的划水和蹬腿动作。蹬腿方式很多,最普及的方式人们称之为鞭状蹬腿(whip kick)。与其它泳式相比,蛙泳游速最慢。虽说蛙泳选手在每个动作周期内的推进力阶段可获得很大的前冲力,但每次收腿时,游速下降也十分明显。与其它泳式相比,蛙泳每个动作周期内前进速度变化最明显。周期内前进速度这种明显变化使蛙泳成为各泳式中技术要求最严格的一种泳式。

    从前,大多数专家认为蛙泳时,身体应保持水平姿势。七十年代,出现一种身体以波浪形前进的游法。在这种游法中,身体采用类似海豚泳的动作。这种游法有很多名称,有人称之为“海豚式蛙泳”(dolphin breaststroke),也有人称之为“欧式蛙泳”(European breaststroke)。目前人们一般将这种游法称之为“波式蛙泳”(wave breaststroke)。这种游法流行已久。在竟赛规则允许蛙泳每个动作周期头可没入水一次之后,越来越多的选手开始采用这种游法。这是因为头没入水之后,在蹬腿阶段身体的流线型姿势会有很大程度的改善。他们还发现,在收腿阶段头部和上体抬高可避免游速过快下降。


更多精彩内容    尽在爱学网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