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课程
期刊文摘
推荐文章
 
 
  游泳 瑜伽 滑冰 滑雪 篮球 网球  
 
 
  您现在的位置: 爱学网 >> 体育频道 >> 滑雪 >> 技术与技巧 >> 文章正文
滑雪教程:第二十四章 高山滑雪初级指导员 【字体:
滑雪教程:第二十四章 高山滑雪初级指导员

更多精彩内容    尽在爱学网
更多精彩 尽在爱学网

一、高山滑雪初级指导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思想作风正派,尊重自己,尊重客人。

2.良好的仪表形象。

3.滑雪技术正确而规范,要熟练掌握导入技术、基本姿势、基本技术、犁式系列技术。

4.较好的普通话语言表述能力。

5.具有初步的滑雪理论知识,不能光示范不会讲解。

6.具有滑雪场地、滑雪器材的基本知识。

7.掌握滑雪伤害预防及救治的初步技能。

8.具有相应的组织教学能力与技巧。

二、高山滑雪初级指导员应掌握的技能及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1.能切实掌握和实施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是高山滑雪诸教学原则中最应引起重视的原则之一,这是高山滑雪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本文主要介绍高山滑雪教学实践中在场地方面、技术动作方面贯彻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具体内容。

1)场地方面:

——从平坦雪面到不平整雪面。

——从浅雪到深雪。

——从软雪到硬雪。

——从缓坡到中陡坡。

——从短雪道到长雪道。

2)技术动作方面:

——从简单动作到复杂动作。

——从单一动作到组合动作。

——从较大动作到较小动作。

——从缓慢动作到快速动作。

——从粗略掌握到准确掌握。

——从低速到中高速。

2.根据高山滑雪的特点进行教学的原则

1)学习环境的特点

高山滑雪是在白雪覆盖的山地上进行的体育活动,与其他许多在体育场馆内进行的运动项目相比较具有鲜明的特点,由于这些特点,在进行高山滑雪运动过程中会产生如下效果:

——加深对大自然的认识、理解和热爱。

——会获得克服困难、战胜大自然的喜悦。

——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力,提高健康水平。

2)滑雪运动技术特点

——高山滑雪是滑雪者操纵滑雪器具在雪上进行的走、滑、登、转、跳的运动。

——滑雪运动中既有需较大力量及大幅度的动作,又有较小力量及幅度较小的动作,也有只需维持平衡、不需自身力量的动作。

——技术的发挥受场地(线路)坡度、雪质及器材的制约较大。

3)对滑雪者身体作用的特点

滑雪运动是冬季在大自然中进行的运动项目,在寒冷、清新的空气中运动,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御寒能力,增进健康,尤其平衡能力会得到显著提高。滑雪运动可因场地坡面、雪质的不同而适应所有年龄段的人,因此高山滑雪又被称为“终生运动项目”。

3.正确掌握滑雪基本技术的学习顺序。

正确掌握滑雪基本技术的学习顺序可参照表4。

4 滑雪基本技术的学习顺序

技术体系

目标

内容

1

滑雪器具适应阶段

学会使用雪板、雪鞋、雪杖等器材装备

携带、穿、脱、握法、维护、涂蜡

2

平坦雪面上技术的练习

学会在平坦雪面上自由运动

走动、准备活动、滑行、转向、基本姿势、摔倒及站起等导入技术

3

登坡技术

学会用三种方法登坡

横登坡、八字登坡、曲折登坡等

4

滑降技术

学会在坡上滑下的基本技术,提高平衡能力及对速度的控制

直滑降、横滑降、斜滑降、犁式滑降

5

转弯技术

学会从低速到高速转弯、能控制转弯的大小

犁式转弯、半犁式转弯、绕山急转弯

6

综合技术

掌握在不同坡度、速度、雪质上的滑行能力

各种技术的实际综合运用

4.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高山滑雪教学中的准备活动是预防或减少外伤的重要手段。滑雪准备活动的作用是使身体温暖;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全身的新陈代谢的水平;提高肌肉韧带的弹性和柔韧性;从心理上做好准备,使整个机体进入滑雪运动状态;有效地防止拉伤、扭伤等。充分适宜的准备活动对滑雪者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有效的准备活动之外,涉及安全的因素在其它章内也有讲述,要逐一领会和掌握。

三、从实际出发科学选用教学的组织形式

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为教学效果服务的,教学组织形式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滑雪者来到滑雪场的兴奋,对雪板、雪鞋、雪杖的新鲜感及不适应性,对走滑、登坡、停止、转弯的不知及是迫切想一试的心理,以及天气、场地、雪质、滑雪者水平等各种状况都为高山滑雪的教学训练带来一系列的难度。指导者应结合这些问题来考虑教学的组织形式,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滑雪者的兴趣,控制教学程序,使教学组织形式为教学效果服务,使教学的组织形式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充分发挥滑雪者的学习的积极性,高质量地完成课时任务。

高山滑雪的实践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因目的、对象、场地、雪质和天气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下面介绍两类教学的组织形式,一类为固定型,一类为流动型。

1.固定型

固定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在固定的区域内按照规定的线路,依次进行不同技术练习的综合性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指导者随时指导,所有滑雪者的练习都在指导者的可随时指导范围之内。这种固定型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不利用索道,其教学组织形式有如下优点:

1)有利于指导者随时对滑雪者技术细节进行指导。

2)有利于指导者随时依据滑雪者掌握技术情况调动队伍,组织教学。

3)有利于初学者更扎实地掌握基本技术。

4)有利于在教学中同学之间相互观察、互教互学。

5)有利于集体观念的形成。

6)综合性实践练习时间充分。

固定型的教学组织形式适用于初级阶段及技术细节的研磨阶段,宜选用平整过的平地、缓坡进行,固定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因不利用索道,且滑雪者练习一般都是综合性技术练习,所以滑雪者体力消耗较大,而且滑行距离短。

2.流动型

流动型的组织形式是指利用索道,在山上沿着一定的线路滑下的练习形式。其教学组织的基础是固定型教学组织形式。流动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如下优点:

1)滑降距离长,有利于掌握技术。

2)滑降时因坡度的变化有利于提高滑雪者的兴趣,发挥滑雪者特长。

(1)由于利用了索道,有利于滑雪者的休息和保存体力,有利于其学

习与掌握技术。

4)良好的流动型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增进团结,互相帮助,培养集体观念。

流动型的教学组织形式适用于中级阶段和提高阶段。这种组织形式有一定的难度,例如若有人摔倒或掉队则易造成混乱,使流动中断;进行个人指导比较困难。故将固定型与流动型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其效果会更好。

四、组织教学时应注意的事项

1.善于观察

在指导组织教学时应注意观察滑雪者的状况,善于观察滑雪者是否有异常情况或者异常情况的前兆,如疲劳、冻伤、扭伤、拉伤、危险动作等,这种观察应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另外,还应通过对滑雪者完成动作质量情况的观察来了解滑雪者有无反常现象等。

2.注意队列

在组织教学时如何组织队列是指导者应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在平坦雪面组织教学,还是在坡地上组织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对技术教学是否有利,以及滑雪者及滑雪场的具体状况来决定。位置选择是否有利于讲解与示范,是否有利于滑雪者观看示范。若在坡地上教学,指导者是在上坡处还是下坡处,队列与风向的关系等等。良好的队列位置与方向的选择有助于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提高。

3.重视器材、服装的检查

滑雪器材与滑雪者服装的状况如何对学习效果及安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滑雪器材及服装的检查是每次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决不可忽视,尤其是对滑雪器材的检查更为重要,雪板长度、质量、固定器强度调节得如何都将直接关系到滑雪者的安全,同是一个摔倒动作因固定器调节的强度可产生受伤或不受伤两种后果。服装是否能防寒、防水,是否有利于运动也应给滑雪者以指导。

4.认真选择教学场地

教学场地的选择应首先考虑到教学内容,应选择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场地。场地的坡度、起伏、距离及雪面状况等都会影响到教学质量。横滑时应选用短而陡的坡面,直滑降应选择缓而长且有逆坡相连的场地,犁式转弯应选择平坦距离较长的中坡,随着水平的提高也可选择不同坡面及不同雪质的场地。

5.游戏与小竞赛手段的运用

无论是基本技术还是基础技术都需要经过反复练习,反复体会才能完美地掌握,但同一动作不断地反复练习则容易引起滑雪者心理上的厌倦及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这对掌握技术动作是不利的。若能有效地将游戏与竞赛手段和技术的掌握结合起来,会对掌握技术动作起到良好的效果,采用游戏与竞赛手段不仅会提高滑雪者兴趣,而且能培养滑雪者互助、支持、拼搏、勇敢及集体主义精神。对大众滑雪者学习及思考能力都大有益处。因此,游戏与小竞赛是滑雪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种有效手段。


更多精彩内容    尽在爱学网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