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习,我快乐:爱学网
性学家方刚先生从自然演化与生理学角度说明女人“重情轻性”的因由,这当然不无道理,但更重要的恐怕仍是社会原因。方刚先生的提法是否妥当,还要读者们参加讨论,因为,这实际上已与中外一些前卫派的结论相关了。 男人重性,女人重情,这几乎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国际公理”,不然,何以一位大鼻子洋人的书也在中国走俏,那本书更干脆,说什么男人和女人不是来自同一个星球的动物(这是指美国Gray的两本书的一本《男人来自火里,女人来自金星》,另一本是《男人是战神,女人是维纳斯》 男人重性,女人重情,真的是人类普遍的心理规律吗?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爱情是女人造出来的 人类的动物祖先原本不知道爱情是什么东西,爱情是唯人类才有的一种感情。古猿无论雌雄,都自由、随意地寻找异性交配,并无是否有爱情的束缚。狩猎时代,男人外出打猎,女人在家看孩子。这种分工对女人是极其危险的,她们需要生活资料,而且自己又缺少创造性,如果男人一旦不带食物回来给她,正处于哺育期的女人便将面临生存困难。将男人的心留在自己身上,是女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爱情便应运而生了,成了拴住男人最好的绳子。她们认为,如果男人对我发生了爱情,自然会想着回家找我,这便也决定了爱情所谓的专一性,如果男人同时爱两个女人,那打回来的兔子不是也要分两份吗?因此说,爱情从产生那天起,便只对女人有利,是女人拢住男人的一种手段。 人类面对面的性交方式为爱情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做爱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这一个人的面孔,而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异性臀部。臀部的差别难以辩认,所以动物们作爱的时候只想找一个异性,而很少关心是否是“这一个”异性,而这张面孔与上张面孔之间是有很大不同的,成为性爱的刺激与辩识的符号,所以我们才可能爱上某一个人。如果你体验着性高潮,性高潮时正面对的事物必会在你心理上烙下痕迹,以致于产生“性高潮――此面孔”的心理对应机制。甚至于,即使当你另选一个性伴的时候,你往往也难以逃脱最初撼动你心灵的那张面孔的风格,你还会选择同一类的男人或女人。 二、男权奴役加剧了女人对爱情的崇拜 爱情是女人的法宝,是女人的生存保障,然而,它带给男人的只是束缚,男人的生物属性不需要爱情。 人类的近亲大猩猩,不会与同一只异性发生第三次性行为,喜欢不断追逐、尝试陌生的事物。人类的原欲也保存了这一动物习性。只是道德即“自我”、“越我”的约束罢了。一些男人眷恋于同一个妇人只会使男人感到负担与不自由,失去许多心灵与肉体的快乐。但是十分奇怪的是,男人竟然也跟着鼓吹爱情,如果不是男人的肯定,女人的发明绝对无法得以普及。男人们疯了吗?如果没有爱情,他们本可以拿着刚打回来的体温尚存的兔子,随意去找任何一个女人做爱的呀! 男人肯定爱情,首先是为了避免男人间的互相惨杀。男人可以去找任何一个女人,便也意味着一个女人都可能有许多男人想同时得到,这必然引起战争。人类的雄性已经手握武器了,如果内部打起来,前景不堪设想。而适当地将对象固定,有利于安定团结和稳定发展。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女人性能力,实际上远远大于男人。女人没有性的不应期,可以持续不断地达到性高潮。如果女人的性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很少有男人能够满足她们的欲求。而这时,红杏出墙便成为不可避免的结局。在男权文化下,男人将女人视为自己私有财产的一部分,女人红杏出墙便意味着自己的财产被别人偷了。 所以,男权社会一直强调女人的性欲低下,甚至说女人没有性欲,更要否认女人也能够获得性高潮。当这种灌输成为一种共识之后;女人便真的性欲淡了。同时,男人世界强调女人贞洁,三从四德,从一而终。不仅婚前要做处女,结婚后同样不能与丈夫之外的男人发生性关系。 无性欲的女人被视为典范的淑女,正视性欲求的女人被贬为荡妇。女人轻性,男人得利,所以男权文化一直是通过一切渠道塑造着女人轻性的形象。几千年的教化,女人的性欲求与性本能被深深地压抑了,以致于她们不能自察,女人轻性已经成为一种集体的情结。“轻性的女人=好女人”这一公式,使女人不可能不将轻性视为正常的、有益的,甚至美好的品德来奉持。 轻性又与重情密不可分,当人的本能欲求受到压抑之际,总需要一个渠道排遣能量。女人们被训练得能够从爱情本身获得性满足,这是她们被动形成的生理选择,而绝不是什么来自不同星球的差异。少女的白日梦可以使她们的性能量得到释放,而男人却不能够,她们必须有实际的行动才行,这便不难解释,许多恋爱中的女孩子都抱怨说,她的男友总想着做爱。 另需一提的是,中国目前仍深受五四时期启蒙运动带来的思想的影响,其中与两性问题相关的一点便是浪漫主义,它仍受到推崇,而这种爱情观正是欧洲维多利亚时代虚伪性道德风尚的产物,提倡爱情,否认性欲。今天中国社会的主流两性观念,仍然是这种浪漫主义,所以我们便不难理解重情轻性的根深蒂固了。女人们仍然视重情轻性为一种美德,而不明白:性是最自然、本质的生命力量。
[1] [2] 下一页
我学习,我快乐:爱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