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课程
期刊阅读
相关文章
在高校心理咨询室回望高考制度
静心、客观、调试--六字“心诀
高三学生复习阶段如何攻克“心
考场内外都需注意--盘点2005高
直面高三学生十大困惑:厌学严
高考生提前出现焦虑情绪 心理专
心理咨询师手记:高考让他们一
如何消除高三生亚健康状态--四
连续发生学生自杀事件后的“审
小动静造成大困扰--四招搞定高
 
 
  心理词库 研究报告 心理论文 经典实验 心理学家    心理疾病与治疗
 
 
  您现在的位置: 爱学网 >> 心理学频道 >> 心理学家 >> 国外 >> 文章正文
埃里克森 【字体:
我学习,我快乐:爱学网
埃里克森

我学习,我快乐:爱学网


  埃里克森,E. Erik Homburger Erikson (1902~  )美籍德国儿童精神分析医生,当代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的最知名人物。1902年6月15日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1933年结婚后即移居美国,1939年加入美国国籍。
  埃里克森未曾受过正式的大学教育,1927年在维也纳一所新型学校授课,同时进精神分析研究所受训,并接受A.弗洛伊德的分析。1933~1939年,先在美国波士顿开业,作为一名儿童精神分析医生,并初次在哈佛、耶鲁等医学院和人类关系研究所任职,研究了自我发展问题。1939~1944年,他参加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儿童福利研究所的纵向"儿童指导研究",主要问题包括人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中冲突的解决,儿童游戏结构的性别差异等,并于1938年和40年代初期与人类学家先后去印第安人居留地,对苏人和尤洛克人进行了文化人类学调查。此后6年间他在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堪萨斯等地任教。他的人格发展阶段论观点于此时逐渐形成。1950年,他的重要著作《儿童期与社会》一书问世,并于1963年再版。他在此书以及后来的一些著作中,清楚地介绍了一个关于儿童发展的崭新学说。
  1951年后,他回到马萨诸塞州里格斯失调青年治疗中心工作,在发展他的思想体系基础上,着重研究了"自我同一性"问题。后来他把有关同一性概念及有关理论总结在《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1968)一书中。他在晚期关心20世纪人的道德和政治问题。其后期研究已深入到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棘手问题,如黑人的社会地位、妇女作用的变更、青少年异常行为等。他的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已超出了精神分析的临床范围,与习性学、历史、政治、哲学和神学联系起来。其声望也超出了美国国界。他的著作还有《青年路德:一个精神分析和历史的研究》(1958)、《领悟与责任》(1964)、《甘地的真理:论好战的非暴力根源》(1969)、《新的同一性维度》(1973)、《杰斐逊演讲集》(1974)、《同一性与生命周期》(1980)等。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